我對創業投資的5個省思(一):市場規模多大算大?|大和有話說


2024-08-14

文章來源 : 我對創業投資的5個省思(一):市場規模多大算大?|大和有話說 – 大和有話說 (dahetalk.com)

發表於2024-03-26 You-He Siao撰寫

e688aae59c96-2024-03-26-e6999ae4b88a7.09.59.png (1023×573) (dahetalk.com)

我常覺得,投資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我進入創投業的七年間,曾錯過一些不錯的案子,當然也投過一些表現沒那麼好的案子。我常常在想,要是能重來,我可以用哪些角度,去檢視那些「錯過的機會」以及「踩過的坑」。

趁著上週創投公會舉辦的VC分享會,我認真思考了過去碰上的問題,彙整了五個我對創業投資的省思,除了提醒自己未來思考要更全面外,也希望能為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帶來一點幫助。

我的第一個省思是關於「市場」。

很多人說投資要看團隊、看產業、看技術,這些都對,但在我看來,裡頭權重最大的還是莫過於「市場規模」以及「市場時機」。

只不過,我們該如何定義市場多大算大?如果硬要給出一個數字,我會說市場規模大於美金10億元,就創投來說就算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

這數字其實是麻省理工的一位教授叫Bill Aulet,在一本叫「MIT黃金創業課」的書中提出的概念。我後來想想,也覺得蠻make sense的。所以,接下來我想用一些簡單的假設,來推導10億美元這個數字為何合理。

如果我們以目前美國軟體業平均P/S Ratio=4x來看,就隱含了一個1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最多就只能反應出40億美元(US$4,000M)的估值。

我們再進一步假設整個市場只有10家同業,每家市佔率都是10%,也就代表了每一間公司的估值最多只會達到4億美元(US$400M)。

若以KPMG在《Venture Pulse Q4 2023》統計的全球新創各輪次估值的中位數來看,A輪估值中位數為US$30M,隱含到天花板的US$400M之間,有著13-14X的成長性;B輪則為US$77M(隱含5-6倍的成長性),C輪US$172.5M(隱含2-3倍的成長性)。

一般來說,創投追求的年化報酬率(IRR)約介於20-30%。如果以目標IRR=20% 計算的話,一家新創的價值至少要在「7年內成長3倍」。然而,根據Correlation Ventures的統計*,創投有六成以上的案子都是賠錢的,因此為了「抓長補短」,創投對每個案子的追求,絕不會僅止於三倍的成長。

就我的經驗,一個案子的潛在報酬有十倍以上的可能性,才會更符合創投的期待。換言之,如同上面假設的結果,當一個公司所在的市場規模達10億美元,我認為創投會更有誘因投資。

然而,你可能會說,我現在的市場規模離1B還很遠,該怎麼辦?其實也沒關係。一般來說,你的第一個目標市場,也就是「灘頭堡市場」的總規模介於每年US$20M~$100M就不錯了。

甚至,如果你是一家正在快速搶佔市場的軟體公司,毛利很高,也不需要太多員工,那麼其實US$5M的灘頭堡市場規模,也可以撐起一家成功企業。只不過,若你想要吸引VC投資的話,光一個灘頭堡市場的US$20~$100M的規模還是不夠的。

根據「跨越鴻溝」的作者Geoffery Moore提出的「保齡球道市場策略」,在你集中火力攻下第一個灘頭堡後,你可以將你目前所擁有的技術推向其他市場,又或是在你目前所深耕的市場將產品線做得更齊全。

比方說,你原本是在美容業做CRM軟體,但你也可以把CRM這個技術推向銀行業、航運業、製造業等;又或者是針對美容業做更多深化的產品線,比方說美容業的內容平台、美業老師媒合平台、美容業的電商平台等等。你可以從這些排列組合中,挑出最有機會做到的幾個「後續市場」,來作為未來發展方向。

除了Geoffery Moore提到的兩條市場拓展路線外,我認為還可以將「保齡球道市場策略」的圖改良為三維空間,也就是加入「區域」的維度。創業者可以在站穩台灣的灘頭堡後,慢慢走向日本,接著再走向東南亞,在成長路徑上就會有更多種可能性(X*Y*Z)。

整體看來,「灘頭堡市場」+幾個可能進入的的「後續市場」的總規模超過10億美元,對VC來說才是一個夠大的市場。

*註:Correlation Ventures統計了美國在2004年到2013年間,VC所投資的21,640筆投資案報酬分佈。其中,有高達64.8%的投資案是賠錢的;4%的投資案賺了10倍以上;0.4%的投資案獲利超過了50倍。

點閱次數: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