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財報到永續資訊財務化:解讀IFRS S1/S2對臺灣企業的影響


2024-10-29

文章轉載自: https://csrone.com/topics/8151

前言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於2023年6月26日正式發布永續揭露準則第S1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IFRS S1)及第 S2 號「氣候相關揭露」(IFRS S2),規範企業揭露預期將於短、中、長期對其產生影響的永續及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資訊。我國金管會旋即在 8 月17 日正式發布「我國接軌 IFRS 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宣布我國上市上櫃公司應依資本額規模,以分階段方式接軌 IFRS 永續揭露準則,並宣布 2026 年為適用元年

根據金管會發布的藍圖,上市櫃公司應於「股東會年報」揭露 IFRS 永續揭露準則規定的資訊,儘管並非在現行投資人最為關注的「財務報告」中揭露,但由於 IFRS 永續揭露準則規定的資訊必須與財務報告同時公布,將連帶影響股東會年報的發布時程須大幅提前至最晚於年度終了後3個月或75日內公告申報,此重磅消息引起上市櫃公司及投資人高度重視。「適用 IFRS 永續揭露準則對公司的影響是什麼?公司要如何預前因應?」頓時成為財會人員、永續管理部門、CEO、乃至董事會、投資人紛紛討論的熱門話題。

從財務報表到一般用途財務報告—「永續相關財務揭露」的誕生

過去適用 IFRS 會計準則時,投資人對於一般用途財務報告的理解,多半著重於大家普遍熟悉的四大報表及附註,惟 IFRS S1 明定一般用途財務報告包含(但不限於)一般用途財務報表及「永續相關財務揭露」。

所謂永續相關財務揭露(sustainability-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是指可合理預期將於短期、中期或長期影響報導個體的現金流量、其對籌資之可得性或資金成本之永續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資訊,包括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與目標。簡而言之,過去如果僅關注企業財務報表的資訊,僅能了解企業有關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及費損的歷史性資訊,惟未來需關注的永續相關財務揭露,其面向不限於歷史性資訊,尚涵蓋企業與整體價值鏈的資源與關係間的互動,以及此等互動於未來可預見的短、中、長期對企業產生的財務影響。換言之,永續相關財務揭露涉及的範圍更廣泛,包含企業營運所處環境、所依賴的自然資源、與供應商及客戶間的關係等。

作為一般用途財務報告的一部分,永續相關財務揭露在許多方面與財務報表密切相關,例如兩者的主要使用者皆為現有及潛在的投資人、貸款人及其他債權人;兩者的報導個體邊界必須相同(我國環境下通常皆為合併財務報告個體);兩者對重大性的定義及資訊品質特性要求相同,且兩者須同時發布。據此,儘管我國環境下,永續相關財務揭露的揭露位置是在股東會年報而非財務報告,由於這些資訊係供投資人作為是否提供資源予企業之決策時使用,未來投資人宜通盤考量企業財務報表及永續相關財務揭露的資訊,方能對企業整體展望的全貌,有較為完整的了解。

不可不知永續相關財務揭露可能隱含的訊息:檢核現行會計處理、超前部屬風險因應

IFRS S1 要求企業提供連結之資訊(connected information),包含讓使用者了解永續相關財務揭露與財務報表間具有關聯的資訊。例如,假設企業辨認出一項永續風險,是消費者偏好低碳排產品,導致企業原本生產的產品需求下降而影響營收,企業除了須揭露此風險及因應策略(例如決定關閉重要工廠)外,尚須一併揭露其對財務報告產生的影響,例如是否改變資產的耐用年限、對減損評估的影響等。

因此企業可透過永續相關財務揭露資訊,檢核財務報告的會計處理是否完整且適當。此外,企業亦可超前佈署,將相關考量適當納入財務預測或未來資金規劃中,例如當企業未能達到減碳目標時,是否規劃未來須對外購買碳權,或購置再生能源設備。

依 IFRS S1 的規定,企業編製永續相關財務揭露與財務報表所使用的資料及假設應一致。因此,建議企業可留意其在評估永續或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產生的財務影響,以及執行氣候相關情境分析時,是否使用與編製財務報表相同的資料及假設(例如評估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的輸入值)。值得注意的是,除非符合特定條件,企業應揭露前述財務影響及情境分析的量化及質性資訊,因此亦須留意是否已建置適當機制提供該等資訊。

非財會背景人員如何理解IFRS S1與S2 透過永續情境分析將永續資訊財務化

由於 IFRS 永續揭露準則是從會計準則延伸;無可避免地,IFRS S1 與 S2 中包含大量在永續報告書不會特別強調的會計科目及財務概念,這使非財會背景的永續資訊編製人員不知該如何著手。然而,若進一步理解準則的要求,會發現大部分資訊可與既有永續資訊與方法連結。以現金流量為例,IFRS S1 須揭露永續相關風險與機會將如何於短期、中期或長期影響報導個體的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現金流量,初次看到討論「現金流量」可能會感到陌生,若將該要求理解成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且如何對企業造成財務損失或是新的財務收益,與「情境分析」概念十分相似,也因此在IFRS S2明確要求報導個體須採用氣候相關情境分析

IFRS S2 將情境分析定義為:「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辨認並評估未來事件的各種潛在結果之過程。」根據 TCFD 建議,氣候情境分析可以拆分為六大步驟:

  • 評估外部環境
  • 問題界定
  • 確定驅動力及不確定性
  • 制定情境敘事
  • 量化情境
  • 品質檢查、定期更新

在情境分析的過程中,企業可能面臨估計方法的不確定性過高,或資源不足無法進行量化,上述情形 IFRS S2 可接受以質化資訊報導財務影響,但仍須先說明未提供量化資訊的原因。然而,IFRS 永續揭露準則的最終目的仍是希望將永續資訊財務化,因此企業應盡可能地評估各項永續議題的量化財務影響,後續才能進一步討論該量化影響如何反映於現金流量表及其他財務報表,以供投資人決策。

另一方面,IFRS S1 亦要求報導基於管理永續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策略,報導個體預期其財務績效及現金流量如何於短、中、長期改變。在環境議題中,這個概念可以連結到臺灣環保署(現改制為環境部)於 2008 年公告的「產業環境會計指引」,以量化方式提供企業在環境保護活動成本與效益的資訊。「產業環境會計指引」強調透過會計制度,將企業的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其會計內容包含二大項目:

  • 環境保護成本:依環境保護活動之支出性質,分為資本支出與經常支出:
    1. 資本支出:指該項支出在一定金額以上,產生之效益在一個會計期間以上,依照財務會計處理原則,列為資產取得成本。(此項目類似投資在比較大的、能帶來長期好處的事情上,一般包括廠房、設備支出及工程支出,比如買新的設備來降低製程污染。)
    2. 經常支出:依財務會計處理認列為費用或損失的金額,例如在環境保護目的下對員工的訓練成本。這項目支出被視作正常的營運成本,就像薪資或水電費一樣。
     
  • 環境保護效益:企業特定環保活動直接產生之效益,以及附帶產生的效益。

透過氣候情境分析可以讓企業探索氣候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可能如何隨時間影響其業務、策略及財務績效。永續情境分析則概括了 ESG 三大面向相關的永續議題,因此若一開始直接以永續的概念去分析,容易讓企業難以著手,建議企業可以先挑選任一面向執行情境與財務量化分析,再擴展至其他面向。

未來展望:優化跨部門資訊彙整流程與內控機制

有鑑於永續相關資訊涉及跨部門資訊整合,此可能同時涵蓋財會、公司治理、永續資訊、內部稽核、總務與管理等部門,且須併同股東會年報最晚於年度終了後 3 個月或 75 日內公告申報,在時程大幅縮短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勢必需要及早檢視跨部門資訊的蒐集與整合流程,以提升報導資訊的敏捷度。此外,IFRS 永續揭露準則要求提供的資訊較為複雜且多元,建議及早建立良好永續資訊編製的內控與內部稽核機制,包含人力配置、資訊品質控管及核准層級等,以強化資訊正確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財會人員未來面臨的將不再只是財務報表,而是包含永續相關財務揭露層面的一般用途財務報告,建議企業盡早熟悉 IFRS 永續揭露準則規範,並針對企業現行揭露內容與機制尚未完善的部分持續精進,並適當安排教育訓練,讓企業從治理面、策略規劃,乃至風險管理與績效指標及目標的達成,皆能及早到位,提前因應 IFRS 永續揭露準則對公司的影響。

點閱次數: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