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後疫情時代取得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先機-改善製造過程或優化產品,善用研發支出之投資抵減|邱奕翔
2023-04-25
文/邱奕翔(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榮譽會計師)
關鍵字 ESG、投資抵減、研發費用
投資抵減稅務政策,係為了鼓勵企業在進行特定領域產業發展時,通過稅收優惠的方式降低投資風險並提高投資人的投資意願。此外,投資抵減還能促進產業升級創新,政府針對特定的產業給予稅務優惠,來達到該特定產業之發展與進步。然而,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企業可能會通過濫用投資抵減政策來逃稅或導致某些企業或產品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從而影響市場效率和公平性。
法源之依據
產業創新係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但是投資創新係需要前期資金無條件付出,而且在看不到未來是否有效益的情形下再努力堅持不放棄的過程。因此透過產業創新條例及各產業作業辦法之相關法律規定賦予企業稅務優惠是必要之誘因與鼓勵。產業創新可以推動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實力,進而推進業務和擴大市場份額。不僅如此,亦可提高企業效益並降低成本或提高產能,隨之而來的是提高企業利潤,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亦或是可以帶來新的產品,為人們帶來更多便利或是更好的生活品質。
改進製造過程序或優化產品
1.使用先進技術:利用最新的技術和機器,例如機器學習或自動化等,可以提高製造效率和產品質量,減少錯誤產生。
2.優化流程:評量整個製造過程,尋找可能在的瓶頸或不需要的步驟,優化流程以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
3.增強產品良率:透過嚴格的品質控制,可以使品質的不良率下降並降低客訴的情形。
4.加強員工培訓:提供員工培訓和支持,確保他們了解最佳作業流程,並且能夠足夠有效地操作和管理製造過程。
5.改善供應鏈:評價供應鏈產生的成本,尋找在地化的廠商或是產業部落,從而減少成本和提高生產力。
改造製造過程或優質產品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必須不斷評估和修正。
投資抵減常見的項目及方法
增僱員工薪資費用或員工加薪:企業透過增僱員工或加薪使費用加成達到扣減之目的。
研究開發費用:企業投資與研究開發等相關費用,可透過計算扣減。
折舊費用:投資符合規範之設備或購置固定資產用於生產時,可以在折舊期限內,通過折舊費用來抵扣所得稅減少。部分固定資產若符合加速折舊條件,企業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折舊。
國外所得稅:企業若有從國外獲得所得,已先繳納國外所得稅的部分,可以通過扣除國外所得稅的方式來抵扣所得稅。
各抵減辦法有詳細之規範,並隨著現實之改變時時檢討並修正,主要內容係圍繞在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推動,包含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六大產業,由過去推動5+2產業創新之基礎上,鼓勵企業能透過各產業之超前部署,在後疫情時代取得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先機。
結語
投資抵減立法之良善原來係政府為鼓勵產業創新或是扶持相關科技產業,但歷經幾年之變化,由最初已經退場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到現在的產業創新條例,其實很早就開始發展並實際應用在各產業之發展,國家發展委員會更是提出多項指標及發展目標,推動及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其中提出「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5+2產業創新計畫,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為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
也因為其立法規範已越來越嚴謹,並且在實際稅務抵減上更是嚴格審查,這才能讓實際參與投資之企業能給予最大的鼓勵及保護。政府更能以此布局關鍵前瞻技術、強化系統整合及引進高階人才來形成創新之產業聚落,藉此連結本身創新能量並吸引國內外投資,達到產業國際的競爭力與平衡區域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的目標。後疫情時代,許多產業發生重大變化並改變許多原來之日常生活,因此隨著全球快速變移,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免除被世界淘汰的命運。
(本文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點閱次數:318